武陵区保持最大、最完整的窨子式的纯木质建筑群拆除纪实
把时光倒回到1年前,位于市城区城西杨家牌坊里的葫芦口巷(现新村社区)有一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修建的窨子式的纯木质建筑群,居住着新村社区内的7个居民小组,约300户,近千名居民,建筑风格别致,院中套院,廊廊相连,习惯上许多居民称之为“窨子屋”,也就是南方的四合院.也是在这样的冬季,记者曾带着数码相机记录过这片半个多世纪的老宅,画面里老人们已经点燃一堆柴火,袅袅炊烟在过道内升起,隔壁的木房子里,麻将声此起彼伏,巷子里小孩们享受肆无忌惮的童年……
回到近日,随着近年来旧城改造建设步伐的突飞猛进,这片建筑群房屋低矮、密集、陈旧的老宅凸显出种种弊端, 消防设施不完善,且通道不畅,木质结构的房屋已经隐患重重,这使得当地居民要求改造、重建的呼声越来越高。昨日,记者在院内看到该房屋已拆除数日,最大的一栋窨子屋已经拆除过半,只剩下些断壁残垣,在冬日的寒风中更添落寞。同样,记者再一次拿起数码相机,用这最现代的科技产品记录下这半个多世纪老宅里最后的影像。
一名小孩在这历史厚重的残垣断壁上玩耍
陈冬英,85岁,和身体病残的女儿从修建好就住这里
舒海珍,72岁,在这生活了13年
杨春梅75岁、张治贵85岁,在这生活了52年
周金云,62岁,在这生活了52年
小孩最后的嬉戏
人是物非
只剩框架
待拆除的另外一部分还能见到当完整的形状
房门上已经贴上了封条
工人正在忙碌的施工
经常有老人在工地上常来看看‘
居民陈伯憧憬的告诉记者“这里会建好一栋28层的高楼”
田子形的窨子屋已经拆除过半
屋内墙壁上贴满了一层层报纸,第一张有的是90年代的,然后80年代,撕开最后一层,见到了一张1967年11月29日的《人民日报》